读《红楼梦》有感

2017-11-10 10:44:12.0 作者:159zx


政治组 王勇

俗话说的好“女不读水浒,男不读红楼”,这种观点认为红楼梦里数不清的儿女情长,不适合男人来读,实际上在我看来,这也许是对《红楼梦的》一书的一种误解。因为一本红楼中有太多值得我们品鉴的地方,也正是因为红楼梦的包罗万象,所以广受大家的欢迎,更有许多专家学者专心研究红楼,成为红学一派。所以我所读之感想,实在是自己的浅薄之见,仅仅从文学、历史和政治学科本身来谈一谈我眼中的红楼梦。

  1. 从文学角度看红楼

红楼梦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其文学价值毋庸置疑。仅从人物刻画这一文学角度进行分析。整本红楼梦对于人物的刻画,简直细致入微,以人物王熙凤为例进行分析。曹雪情刻画王熙凤主要从两个角度:一是别人口中对王熙凤的描述。如:王熙凤未出场前,冷子兴就说她模样极标致,言谈又爽利,心机又极深细;林黛玉入贾府时,从林黛玉视角刻画: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这来者是谁,这样放诞无礼;从贾琏心腹小厮兴儿的角度刻画王熙凤:嘴甜心苦,两面三刀;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二是对王熙凤人物的直接刻画:从笑声、从长相、从穿着、从语言。不再一一赘述。

总之,读红楼梦可以看到曹雪芹对人物刻画的深厚功力,让人佩服。

 

  1. 从历史角度看红楼

红楼梦中,由于文字狱的原因,作者没有明确说明故事发生在什么朝代,但是作者曹雪芹是清朝人,曹雪芹实际上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没落为喻,围绕着这一事件所进行的一系列具体描写,暴露了封建贵族阶级的残酷、腐朽和没落.曹雪芹主要生活在乾隆时期.这是清王朝的极盛时期,但也是清王朝由兴盛而走向衰落的一个转折时期.在繁荣的背面,是社会各种矛盾的渐趋尖锐,是统治阶级的日益腐烂.在《红楼梦》里,就正是通过贾宝玉等人物所由生活和活动的环境的描绘,通过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盛衰的历史,使人们有可能从中看到封建贵族阶级本身的溃烂及其没落。

 

  1. 从政治(哲学)角度看红楼

红楼梦第五章游幻境指迷十二钗中,贾宝玉在警幻仙姑的引导下看到了金陵十二钗的命运,其中各有判词,如王熙凤: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这首词描绘了一只凤凰站在冰山上的画面。实际上更反映了王熙凤的一生,从贾琏的服从,到喝令最后到休掉王熙凤。可见,这本书中是典型的先定论的代表。

先定论是属于哲学范畴。先定论又称“前定论”,宗教改革时期由约翰·加尔文提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第一,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前,人类的命运早已决定。第二,人类不能改变上帝的决定,甚至不可能知道上帝的选择。先定论在中国封建时期也是极为盛行的,人死后经过恶狗村、金鸡岭、望乡台、奈何桥最后根据你今生的所作所为,判官审判,然后开始你的下一世,而这下一世你所经历的事儿实际上已经被预定好了,中国话中很多语言都反映了这种思想,比如我下辈子当牛做马报答你。

红楼梦中也是这样,十二金钗的命运早在他们出生前就被预订好,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子系山中狼,得志便猖狂等等

从哲学角度来看,先定论实际上可以说是一种唯心主义中客观唯心思想,认为绝对精神是万物的主宰。这种想法一定程度上是统治阶级用来统治的工具,如天子,奉天承运。这种思想会给人一种消极的态度,因为我这一生早就被预定好了,我们只是演员而已,我不用努力。但是这种思想只是人类思想史上的一朵花,如今我们更要坚定唯物主义立场,唯物主义从根本上否定了唯心主义立场,也就否定了所谓的先定论,所以,以唯物主义的立场来看,我们每个人有能力为自己的幸福生活而努力,我们今天的努力都会得到回报,我们的命运掌握在我们自己的手中,相信,通过我们的奋斗,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以上,我仅从文学、历史与哲学三个角度来谈我读红楼梦的感悟,然而红楼梦是一本博大精深的书,其中保罗万象,需要我用一生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