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自评报告书

2017-11-10 10:33:45.0 作者:159zx

放在语言文字自评报告中 (1).jpg

一、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前身为1920年创建的香山慈幼院女校,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创始人有著名教育家熊希龄、陶行知和张雪门先生。 1931年从香山搬迁到历代帝王庙,后更名为北京女三中,1972年统编为北京市第一五九中学。2003年为保护文物搬迁到金融街新校址。

我校是完全中学,现有29个教学班,初中15个班,高中14个班,教职工161人,高级教师50人,中级教师53人,区学科带头人8人,区级骨干教师28人,区首席班主任1人。

学校倡导“开放、自主、互动”的活力教育,引领自主,共同发展,重内涵式发展和精细化管理。探索教和学方式的转变,提倡“激发兴趣,设疑导学,合作互动”。为了学生发展搭台铺路,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培养自信心,激发内驱力,提升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主学习能力。

优良的校风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学校获得首批北京市文明校园、北京市学习型先进单位、北京市体育传统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百姓身边好学校、北京师范大学师训基地和首都师范大学师训基地等荣誉称号。

学校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立足培养“基础扎实,习惯良好,人格健全,和谐发展”的中学生。每年考入示范高中人数达到40%,高考文理科本科率均达到100%。2014年文科赵冬梅同学以639分进入北京市前500名之列。2016年蔡惠宇同学,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在学科教学方面,高二胡庆博同学获第八届中学生数理化学科能力展示化学学科创新实践能力一等奖;王晓同学获全国中学生生物学竞赛一等奖;张喆铭同学获第十一届全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人奥林匹克竞赛二等奖;初三温静怡同学获西城区教育系统最美学生志愿者称号;初二刘紫宸同学被聘为“北京少年科学院小院士”。

二、对语言文字工作的认识

1.语言文字事业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支撑力量,与社会同发展、与时代共进步,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充分发挥学校的人才培养及社会辐射作用,将语言文字工作从校园向社会延伸,提高全民尤其是农村、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学生和青壮年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内在需求,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环节。

2.学校是语言文字工作的基础阵地。学校是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养国民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增强国民文化自信的重点领域,使用和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定义务,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基本要求。学校教育教学是提高国民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提升人力资源素质的主要渠道。学校师生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扎实做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切实发挥语言文字事业基础性、全局性作用的关键环节。

3.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说好普通话、用好规范字、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内容。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从小抓起,良好的口语、书面语表达水平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构成要素,在个人成长成才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是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坚实基础。学校做好语言文字工作,对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全面提高综合素质、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

4.开展语言文字工作达标建设活动,对于规范我校教学活动,促进语文教学水平的提高;对于教师基本素质的提升,从而进一步促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和发展都有着深远的意义。

三、加强语言文字工作的措施、做法和主要成绩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网络。
   建立管理有效、机构健全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网络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保证,为此,我校特建立各级管理网络,全面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1.成立以校长钟秀萍为组长,副校长梁怀颖、赵彤为副组长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2.学校语言文字小组根据上级要求及学校工作部署全面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开展、落实,妥善处理校园语言文字应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教导处根据学校工作安排负责落实教师队伍语言文字的培训及检查。

(二)制度严格规范,工作有条不紊。
    1.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研究、部署语言文字工作,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考核,制定对校园用语用字进行监督监测以及督促整改的制度。
     2.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管理常规。
    (1)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创建学习型学校 的重要内容;将教学用语用字规范纳入学校管理常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使用规范的语言和文字。   

(2)在板书、批改作业、备课中使用规范字,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用语用字规范化;将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普通话和规范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级、业务学习、教学基本功训练,评优评先等的基本内容和条件。
    (3)结合学校"推门听课"活动,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规范化调查。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1.
语言文字建设活动与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工作有机结合,校园内大力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校园内教学楼、办公室及其它公共场所设固定宣传牌、固定宣传栏;在校园广播、班级黑板上进行专题宣传;在各班级开展手抄报评比活动,增强规范意识。
    2.渗透到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教职工会议、教研组会议上对教师进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的宣传和学习;在学校的广播及班会课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中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
    3.
结合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在年级朗诵、讲故事、课本剧展演、辩论赛展示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和培训,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相应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常规化。

4.将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渗透进各科教学。鼓励各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积极探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教导处定时对教育教学资料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检查,包含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的检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各类公开课竞赛,并在听课、上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化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5.教师结合备课练钢笔字,结合板书练粉笔字,青年教师入职培训中进行板书培训, 并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区级比赛。

6.积极推荐干部和教师参加语言文字专业培训。17年9月,10月推荐张晓明、刘宏,杨洋参加市教委、市语委办举办的“中小学普通话吟诵培训班”脱产学习,今后准备分批轮训语文老师。  
(四)、取得主要成绩:

这些活动将个性化、特色化、严肃化相结合,得到广大师生的参与,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14年语文组赵琴、张京辉、张宏岩、杨洋老师参加市级语文教师汉字应用水平测试获得一级甲等和二级甲等。2014、2015两年杨洋老师带学生参加区汉字听写大赛,获优秀奖。2016年李婷老师参加区级教师硬笔书法比赛获二等奖。2017年张宏岩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区级讲故事比赛,获二等奖、三等奖。2014年王松涛、张京辉老师带领学生参加区级朗诵比赛获一等奖。2016年张湫、杨薇老师辅导的诵读节目在西城区“中华诵.经典诵读”大赛中成绩突出,获得优秀指导教师奖。2012至2017年,初中学生参加区级“书香燕京”活动,每学年获奖几十人,极大调动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本校被评为先进组织单位;王丹竹、王雅欣老师为先进组织者。

四、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问题:随着电脑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语言也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大量英、汉字的缩写、替代文字、英汉混杂词的出现,对正在学知识、受教育期间的广大中小学生形成重大影响,给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工作带来较大的冲击。如一位中学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发现,不少学生为追求时髦,在文章中出现如今颇为流行的“字母+数字+汉语”的网络语言,没有了文章细腻的描写,却多了“GG”、“MM”、“大虾”、“酷毙”、“哇噻”等符号和字词,有的甚至是一串莫名其妙的数字(“5555”、“7456”),不少教师反映,为了快捷方便,便默认使用错别字、符号和数字等“网络语言”,不注意加强纠正和正确引导,时间长了,必将对学生提高语言文字规范意识和应用能力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

措施:抓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必须逐步建立健全有效的规章制度,形成日常化、制度化、规范化的工作格局和管理模式。要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工作有针对性,有目标计划,有要求措施,有督促检查,确保工作目标要求的实现。

学校语言文字规范教育应当是全程渗透于各个不同的学科。所有学科的教教师以及教育管理工作者都是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规范的榜样,他们的言语和文字观念、习惯以及普通话标准程度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各学科教师在各个教育常常环节中要率先垂范,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学习、掌握运用普通话标准语音和规范文字的语言文字环境。同时要及时总结经验,研究探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改进有关措施,不断提高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管理水平。

教师除在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使用标准规范的语言文字外,同时要考虑学生的审美情趣,找到最适合青少年的方式进行教育引导,辨别良莠,使学生树立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树立规范意识,提高鉴别语言文字应用在美丑正误的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水平。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创新活动内涵。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须率先垂范;学校应成为学习宣传的主阵地,教师应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先行者,创新语言文工作形式,丰富语言文字工作活动内涵。
    2.强化考核评价。要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教师业务和学生评价体系之中。教师课堂教学要坚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文字活动要具体,要围绕课堂抓质量,围绕教学抓经典,围绕活动提升素质。
    3.认真开展各级各类活动。探索语言文字规范化创建的不同途径。通过继续开展各项活动,使语言文字的推广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4. 组织开展校内外用字清查活动。校外结合团员志愿者活动,对招牌、广告牌等社会用字进行清查,找出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的用字现象。充分利用班级板报、手抄报、广播等宣传媒介,宣传语言规范化常识,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媒体的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