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一五九中学语言文字工作计划
2017-11-10 10:31:25.0 作者:159zx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有效提升,特拟定如下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核心,市、区语言文字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提高我校全体师生普通话和汉字规范化的意识和水平为目的,扎实做好我校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工作,努力提高我校语言文字工作管理水平,规范化水平,进一步推动语言文字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
二、主要工作任务
1.构建校内的语言文字规范化网络体系。
2.创新活动内涵。语言文字规范化,教育须率先垂范;学校应成为学习宣传的主阵地,教师应成为语言文字规范化的先行者。创新语言文字工作形式,与创建学习型学校,创建书香校园工作有机结合,丰富语言文字工作活动内涵。
3.强化考核评价。要将"说普通话,写规范字"纳入教师业务和学生评价体系之中。教师课堂教学要坚持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语言文字活动要具体,要围绕课堂抓质量,围绕教学抓经典,围绕活动提升素质。
4.认真开展各级各类活动。探索语言文字达标建设的不同途径。通过开展各项活动,使语言文字的推广工作更加扎实、有效。
5.组织开展校内外用字清查活动。校外结合团员志愿者活动,对招牌、广告牌等社会用字进行清查,找出错别字、异体字等不规范的用字现象。充分利用班级板报、手抄报、广播等宣传媒介,宣传语言规范化常识,充分发挥学校内部媒体的导向作用。
6.做好示范引领。坚持校园用字、用语定期检查的的习惯;坚持档案资料的规范检查习惯。
三、具体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管理网络。
建立管理有效、机构健全的学校语言文字工作机构网络是开展此项工作的必要保证,为此,我校特建立各级管理网络,全面开展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1.成立以校长钟秀萍为组长,副校长梁怀颖、赵彤为副组长的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总体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2.学校语言文字小组根据上级要求及学校工作部署全面负责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宣传、开展、落实,妥善处理校园语言文字应用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二)、制度严格规范,工作有条不紊。
1.健全学校语言文字工作制度。研究、部署语言文字工作,将语言文字工作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并加以实施。学校语言文字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语言文字工作的整体规划、组织、协调和管理考核,制定对校园用语用字进行监督监测以及督促整改的制度。
2.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管理常规。
(1)将语言文字规范化要求纳入学校创建学习型学校 的重要内容;将教学用语用字规范纳入学校管理常规,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教育中使用普通话。
(2)在板书、批改作业、备课中使用规范字,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中用语用字规范化;将普通话和规范字使用能力纳入教师业务考核、职务晋级、业务学习、教学基本功训练,评优评先等的基本内容和条件。
(3)结合学校"推门听课"活动,开展教师课堂教学用语规范化调查。并纳入学期教师质量考评中。
(4)积极落实,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实行教师持普通话等级证书上岗制度。 (三)、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
1.校园内大力加强语言文字规范化宣传、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在校园内教学楼、办公室及其它公共场所设固定宣传牌、固定宣传栏;在校园广播、班级黑板上进行专题宣传;在各班级开展"推普"手抄报评比活动,增强规范意识。
2.渗透到德育和社会实践活动中。在教职工会议、教研组会议上对教师进行语言文字法律法规、方针政策、规范标准及相关文件的宣传和学习;在学校的广播站上及班会课开展的主题班会活动上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扩大推普活动范围和宣传力度,做到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从而使语言文字工作向更大范围的发展。
3. 结合创建书香校园活动,在年级朗诵、讲故事、课本剧展演、辩论赛展示等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规范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充分发挥语文课的主渠道作用,加强对学生语言文字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语文教学中切实加强对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教学和培训,根据不同年级段制定相应的符合学生实际的语言文字能力培训要求,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常规化。
4.将语言文字规范教育渗透进各科教学。鼓励各学科教师通力合作,在培养学生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等方面积极探讨,提升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教导处定时对教育教学资料进行语言文字规范化检查,包含教学进度、计划、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学生成长手册等资料的检查;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各类公开课竞赛,并在听课、上课、评课、教学反思等化环节上促进教师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5.教师结合基本功培训,备课练钢笔字,板书练粉笔字,自练毛笔字。针对青年教师进行书法比赛,分硬笔书法、软笔书法、粉笔字三类并积极参加市、区级语言文字比赛。